猫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猫咪也会得乳腺癌?
母猫的乳腺癌症状
虽然说公猫也有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基本上都是母猫患病,因此乳腺癌主要针对的就是母猫,尤其是老龄的母猫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增加。当猫咪患有乳腺癌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症状:猫咪的腹部(尤其是乳房周围)会出现如粉刺一般的颗粒;这种颗粒一两周内不会消失;颗粒数增加;颗粒变大;猫咪不停地舔腹部皮肤。当铲屎官注意到猫咪腹部出现这些粉刺般的颗粒或者注意到乳腺附近有至少1厘米大的肌肉肿块时,请一定要带着猫咪去医院就诊,这些症状都在表明猫咪得了乳腺癌了。
乳腺癌恶化伤口裂开,就要及时送医
而猫咪乳腺癌一旦恶化,就会使得皮肤裂开,肿瘤内部出现破裂。只要没有给猫咪做切除乳腺癌的手术,那么生长得特快的肿瘤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破裂,甚至有些猫咪总是去舔乳房周围的皮肤的话还会加快破裂的速度。若乳腺里的恶性肿瘤由于已经坏死而破裂的话,就会形成跟普通伤口不一样的溃疡,同时伴随着一股恶臭的味道,哪怕是铲屎官给猫咪的伤口消毒也不行。这也是最容易混淆铲屎官判断的症状,毕竟此时的猫咪并没表现出食欲不振、虚弱不堪的症状,那么铲屎官就可能把这种溃疡当作已经化脓的普通伤口来对待。 当猫咪乳腺癌已经到了破裂的这一步时,铲屎官就必须把猫咪带去治疗了,否则就像腐肉上面有蛆一样,破裂的肿瘤中就会涌出蛆,然后由于反复出血而导致猫咪贫血,继而会使猫咪越来越衰弱。
猫咪乳腺手术存在的风险
猫咪已经老了;乳腺癌手术有风险;猫咪的状况已经恶化;猫咪还有其它疾病;猫咪的余生不多;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猫咪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这是给猫咪治疗乳腺癌时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把全部(部分)乳腺和部分腋下淋巴结给切除掉。优点:能最大效果的治疗乳腺癌;若在乳腺癌破裂之前进行手术的话,会减轻猫咪和铲屎官的负担。缺点:切除部分乳腺时会令乳腺癌转移的可能性增加,乳腺全部切除时会令猫咪很痛苦;很难去除乳腺癌的肿瘤,复发的几率很高;全身麻醉不利于猫咪的身体健康;若乳腺癌已经转移至全身的话,外科手术没有任何作用。 2.放射治疗用X光照射猫咪乳腺癌的部分,使得癌细胞推迟生长或者消失。优点:癌细胞对辐射没有多大的耐性,这样就能降低它对健康细胞的损坏。缺点:全身麻醉不利于猫咪的身体健康;对心脏、肺、骨头、脊髓等部位有着不好的影响;费用高;乳腺癌肿瘤会有变大的可能性。 3.化疗给猫咪使用抗癌剂虽然有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优点,但也会出现一些缺点:会给猫咪带来副作用;疗效不大;可能会缩短猫咪的寿命。 4.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指的就是通过人工培养猫咪的细胞来增加猫咪的自我修复功能,提高猫咪的免疫力,以此达到延缓乳腺癌的发病。优点:可以与其它乳腺癌治疗手术一起使用;提高猫咪免疫力后能使得其它乳腺癌治疗手术的效果增加;对猫咪的身体负担小;减轻其它乳腺癌手术带来的副作用;没有副作用,也不会令猫咪痛苦;缺点:治疗乳腺癌的进程缓慢,一般都是辅助其它治疗方法;每次的费用比较高,若想提高效果的话会花费更高。 若猫乳腺癌的肿瘤已经破裂了的话,此时铲屎官要么决定给猫咪做破裂肿瘤切除手术(跟外科切除手术差不多),要么就每天耐心的护理猫咪。其实此时猫咪的乳腺癌基本是治不好了,铲屎官可以选择护理猫咪来多陪陪猫咪。
乳腺癌肿瘤的大小决定了猫咪的余生有多长
直径2厘米以下,余生大约有3年;直径2~3厘米,余生大约有2年;直径3厘米以上,余生大约有半年。其实真到了这个地步的话,说明猫咪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了,对于此时的猫咪而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如何预防猫咪出现乳腺癌
1.饮食控制别让猫咪在日常生活中吃太多的高脂肪肉,而是给猫咪吃蛋白质多的鱼肉。同时搭配具有抗癌作用的黄绿色蔬菜给猫咪吃,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癌症的效果。当然尽量别让猫咪吃含有添加剂的食物,毕竟添加剂可能会降低猫咪免疫力。像糖分比较多的谷物、南瓜、土豆、香蕉等就尽量别让猫咪吃,毕竟肥胖不利于保持猫咪的免疫力以及可能会增加猫咪的压力。 2.日常的肌肤接触若铲屎官在抚摸猫咪腹部乳腺时感觉有个硬块的话,那么这时就别去乱揉了,因为那可能就是随时会转移的肿块,所以尽快把猫咪带去检查吧。(猫咪一般都讨厌被摸肚子,铲屎官别强行去摸,一定要让猫咪自愿被摸肚子。) 3.绝育孕酮和雌激素等性荷尔蒙的分泌会提高猫咪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患乳腺癌的中老年猫咪大多都是未绝育的,当然超过1岁的猫咪即使绝育了也会有发病的风险。铲屎官若想降低猫咪患乳腺癌的风险的话,那么就得对猫咪进行绝育手术:尽早给从未发情过的猫咪做绝育手术,能使猫咪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至10%左右;若是给第一次发情后的猫咪做绝育手术的话,能使猫咪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至15%左右。反正未绝育的猫咪患乳腺癌的几率比绝育过的猫咪大多了。绝育不仅能使猫咪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还能预防子宫积脓和减少猫咪在发情期时的压力。 4.定期检查半年或者一年带猫咪去医院进行一次检查,能掌握到猫咪身体的一些信息,然后就能“对症下药”。